我不反对在重污染情况下采取应急措施,必要的应急措施可以有效减缓污染程度,但应对重污染,功夫应在平时。平时浓度控制得好,在气象条件不利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减少雾霾现象的出现。
观点2:认清复合型污染 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搞清PM2.5的浓度是怎么来的之后,需要认清PM2.5是从哪里来的。
分析成都的PM2.5源解析报告可以看到,成都大气污染物几个来源在占比上“不相上下”:机动车尾气、燃煤(以工业锅炉使用为主)和扬尘,分别都是占了百分之二十多,在治理大气污染的时候,要意识到这是一个综合问题。
举例而言,在2000年以前,我国主要是煤烟型污染,对此国家针对煤烟型污染,出台了一系列整治措施,效果十分显著。但时至今日,针对单一来源的整治,已经解决不了大气污染的问题,现在的大气污染是复合型污染,污染源有很多“源”,都会造成污染,都需要进行治理。
我们在世界上可以找到很多实践案例,例如英国、美国等,都用了五六十年的时间,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从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能源结构的调整、城市管理精细化等各个方面,一起发力,才达到了它们现在这样的空气质量。
观点3:每个人都负有共同且没有区别的责任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作为个体,也对环境负有共同而没有区别的责任。每个人都是污染的制造者,包括用电、用水、开车等等,普通人可以问问自己,“我为防治污染做了什么事?”
全社会应该营造一条“环保统一战线”,大家共同参与、共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