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郫县30年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2016-12-17 15:55:36  |  新闻中心 旅游频道成都旅游 

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农科村还叫祝善村,当时的成都市科技局在这里建起了农科站,改革开放的春风很快也吹到了这里,有了农业技术,看准了市场,祝善村也渐渐从传统农业转向规模化花木种植。头脑灵活、不甘平凡的徐纪元正是这改革大军中的一员,他承包起20多亩地,花木远销重庆、贵州等外地。1983年,徐纪元成为郫县首届万元户,戴着大红花接受县政府的奖章。

那个年代,生意往来全靠书信联系或者面对面的洽谈,时常有南来北往的客商到徐纪元家看花木,吃住成为一大难题。“干脆我们把房子修一哈,腾两间出来专门让客人住。”徐纪元和老婆商量后,就凑了一万两千多元,把自家破旧的茅草屋改造成为了砖瓦结构的三合院,于是,中国最原始的“农家乐”便有了雏形。

郫县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     

渐渐地,来徐家三合院的客人越来越多,有到农科村出差的外地人,也有附近的村民,还有专门赶几十公里公交车来的城里人,吃饭、喝茶、晒太阳。“做梦都想不到,一桌可以赚100元,比种花木挣钱快多了啊。”尝到甜头的徐纪元没有忘记乡亲们,从自家姐姐开始动员,现身说法,动员大家都来搞农家乐。看到徐家挣了钱,周围邻居们都纷纷仿效徐纪元,把房屋改造办起农家乐,整个村的人们腰包渐渐鼓了起来。

短短几年,在农科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观农家景、购农家物、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这一新型旅游现象成为当时热潮,这种使游客乐、农家也乐的农家旅游形式,郫县人将其叫响为“农家乐”。

本文共9页 123456789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综合
点击阅读更多【农家乐】新闻
郫都区:从最早农家乐到“星级”酒店 他见证乡村旅游30年巨变
成都市“百名厨师进乡村旅游集聚区”农家乐“厨师”集体“回炉”
农家乐经营创新论坛在三圣乡举行 探索农家乐创新发展路径
成都周边兴起“候鸟”农家乐 一季利润少则几万多则一二十万 淡季打工旺季回乡经营
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郫县30年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中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郫县30年乡村旅游发展纪实
节日催热彭州葛仙山镇农家乐 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
邛崃夹关镇沫江山居灾后重建安置点 乡村酒店迎客11户农家加入联盟
新津县邓双镇村道宽了 村民乐了
[下篇文章] 成都“宜居水岸”工程 构建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水网体系
[上篇文章]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都市森林”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