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长虹为代表的三方实践背后,折射的是四川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背景下如火如荼的发展。军转民,民参军,校地协同,军、民、校、地、企等各方力量被全方位动员起来,像搅动一池春水,极大激活了经济活力。
清单
四川形成60余条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2015年8月,四川获批为全国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2016年4月,四川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上报国务院,6月,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
8个试验区中,四川是唯一被要求围绕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来推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省级区域,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四川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最核心的任务。
记者梳理发现,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成德绵为例,成都,在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方面,制定出台科技协同“创新十条”,积极推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德阳依托职业教育培育高技能人才,依托技术联盟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制定出台股权和分红激励等7类44条创新政策,激励科技人员自主创新研发;绵阳成立了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发起组建四川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联盟,组建了3个军民融合金融服务中心,设立了规模20亿元的全国唯一一只军民融合成果转化基金。
四川省委全创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四川已梳理出60余条可复制可推广储备经验,包括军民融合资源共享、军民两用技术联盟股权合作融合、民口企业配套军品的认定标准和准入机制等方面。其中21条经验已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探索军民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