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两自”开放平台相继落户成都,必将叠加形成非常难得的优势。在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看来,“两自”建设叠加产生的集合效应将是“十三五”期间成都的一大亮点。
制度创新是自贸区建设核心
伴随第三批自贸区挂牌,我国形成了“1+3+7”的自贸区梯度发展新格局,多地在打造开放型经济新平台方面做出密集部署。吴晓华称,“十三五”期间我国地方开放型经济布局的新版图由此浮出水面,新一轮的开放红利将开始密集释放。与前两批自贸区建设不同,第三批自贸区建设首次在内陆地区实施,这表明国务院推动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发展战略的决心。
从国务院批复的四川自贸区总体方案来看,成都是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涵盖成都天府新区片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占四川自贸试验区实施范围的5/6。作为四川首位城市,成都肩负履行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历史重任。
“自贸区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创新。”吴晓华表示,突出制度创新核心任务是四川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的一大特色亮点,四川自贸试验区建设共争取到了159项重点改革试点任务,并已明确将在转变政府职能、统筹双向投资合作、推动贸易便利化、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创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激活创新创业要素等6个方面进行重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