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优助强 优化政策激励引导措施
扶优助强,持续优化政策激励引导措施,有效推动现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转化为创新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
投入1亿元用于整合打造“天府源”市级农业公用品牌,建立农业品牌认证准入和质量溯源机制,着力提升成都农产品的品牌竞争力和综合效益;继续加大“成都造”市场拓展支持力度,对名优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参与品牌公益宣传、产品协作配套、供需对接和开展电子商务等给予近6000万元资金支持。
各区(市)县在促进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相关产业政策中增添、优化了鼓励品牌建设的配套措施,对驰名商标、著名商标、地理标志、名牌产品、标准制(修)订等兑现奖扶资金共计2000多万元,有效调动了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发展的积极性。
相关链接
从一串数据看品牌扶持
1、支持品牌企业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参加德国汉诺威工业展览会、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电子订货展、澳大利亚墨尔本国际建材展等高端知名展会,成交额总计达590万欧元和1300万美元。
2、搭建名优品牌供需对接平台,支持名优品牌企业与轨道交通、机场建设、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重大项目合作。2016年,全市政府投资项目、政府采购和医疗机构采购“成都造”品牌产品337亿元。
3、精选89个“成都造”特色优势品牌产品与全市74家离境退税商店对接,夯实购物天堂的产品支撑。
4、组织“成都造”品牌联展,吸引消费者12万人次,展会现场销售110.8万元,带动实体店销售5390万元、网上销售480万元,品牌对消费的引领作用逐步发挥。 黄浩 本报记者 刘浏 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