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成都妈妈调三个闹钟抢童书 2岁娃家里童书超200本
2017-06-01 08:15:20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难题

童书作家吐槽

成年人为自己选书

而更多的家长,主要还是依靠网络图书销量和名人推荐,其中不乏剑走偏锋的。

从2014年国庆节开始,郑小姐每年给侄女的礼物都是图书,从《成语故事》到《小王子》,之所以送书,郑小姐觉得书籍本身有丰富知识,“对于刚刚入职的我来说,书籍比玩具要便宜。”事实上,郑小姐送的书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童书区分,除了《小王子》和《目送》,2014年郑小姐购买的书就包括爱情主题的张爱玲《倾城之恋》和杜拉斯的《情人》。

5月26日,著名童书作家北猫在接受四川日报采访时抱怨,“我觉得大多数是不相符的,是成年人自认为孩子会喜欢,孩子未必喜欢。”他觉得,“目前市场上的分级并不清晰,而且我个人觉得也未必需要清晰,因为每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并不相同,喜好也各有不同。简单的分级反而会让我们的阅读受到局限。如果你写的书能比玩游戏还有意思,那孩子们怎会不主动阅读?”

出版社

口味不一致时 家长应优先考虑孩子兴趣

“如何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选书,是一个技术活儿。”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成都编辑中心副主任于杰表示,学龄前的孩子选书基本都由家长负责。从小学开始,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自主选书的能力,并很容易受到周围阅读环境的影响,他们会选择自己“喜爱”,而不是家长“喜爱”的图书。

当遇到家长和孩子口味不一致时,家长应优先考虑孩子的兴趣,同时为孩子提供外部条件去延伸他们的兴趣维度。“孩子从阅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始爱上阅读,自然会发现阅读的乐趣,养成阅读的习惯。家长要做的是尽可能提供外部条件,让他们接触不同种类的书,拓展孩子的阅读视野。这些外部条件包括:增加家中藏书的种类;常带孩子逛书店和图书馆等。”

成都商报记者 颜雪 制图 李开红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商报  |   作者 颜雪
点击阅读更多【童书】新闻
成都妈妈调三个闹钟抢童书 2岁娃家里童书超200本
[下篇文章] 电子科大学生罗丁力出版专业书 有游戏公司购买当“教材”
[上篇文章] 2016成都互联网络发展报告新鲜出炉 9成网民手机上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