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重拳治水 让这座城市 因水永兴盛
2017-07-11 23:11:56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同时,根据“成都治水十条”,成都市将推进雨污分流全覆盖。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和2016年累计完成36个老旧院落雨污分流改造,2017年结合老旧院落改造计划同步实施76个院落雨污分流、管网纠错、病害管理改造。郊区(市)县城市建成区2017年将新建污水管网137.16公里,改造老旧污水管网8.97公里,改造合流制污水管网14.55公里。2018年将新建污水管网288.14公里,改造老旧污水管网139.75公里,改造合流制污水管网104.69公里。2019年将新建污水管网200.46公里,改造老旧污水管网274公里,改造合流制污水管网46.89公里。

鼓励社会公众监督

力促形成全社会治水合力

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是成都治水的核心。如何进一步形成全社会治水合力?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主要做法是要在江河湖库主要位置设置河长公示牌,主动公示河长姓名、职责、江河湖库概况、管护目标、监督电话,“全市计划设立8640块,各区(市)县正抓紧设立。”同时,积极引入新闻媒体、志愿团队参与社会监督,鼓励社会公众为治水工作“找茬”“挑刺”。

同时,成都市将依托“互联网+”模式,开设“河长制”管理门户网站,开发“河长制”管理APP平台,将河湖数据、河长档案、巡河信息、管理制度等情况纳入信息管理平台,实行“一键化”管理;将整合防洪、水文、气象监测系统,建立全流域水环境质量自动检测系统和大数据库,利用两年时间完成127个水质自动检测站建设并投入运行,实时掌握河道水质变化情况,有效监管沿河排水户排水行为。

专家声音——

公众参与水治理 塑造现代人水和谐关系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建华:

通过“成都治水十条”的强力推进,可以预期全市河道水质将持续改善,河流生态逐步恢复,富有地域人文特色的亲水景观和滨水空间有序分布,将进一步大幅提升城市宜居水平;供水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有助于形成结构完整、功能协调的供排水格局,城市水安全保障能力将显著提高。同时,成都在重拳治水进程中,还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通过治水来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主动打造以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为特征的高端高质高新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清洁生产实现源头减排;二是切实强化水治理的基础能力建设,以入河排污口监管、城区河流水质监测、水源地水质监控为重点,建立起覆盖从地表到地下,从陆域到水域的一整套信息化、精细化管理网络体系;三是依靠科技和制度创新,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手段、创新治理模式与机制,推动成都市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问题的有效解决;四是切实加强信息公开,调动全社会力量,发挥新媒体监督作用,积极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的良好氛围。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胡清 张青青 胡大田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治水十条】新闻
成都重拳治水 让这座城市 因水永兴盛
成都重拳治水 让这座城市 因水永兴盛
成都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深度解读水务系统治水十大行动
[下篇文章] 新津方兴镇藕农探路农业供给侧改革2000亩莲藕变身荷花观赏景区
[上篇文章] 成都印发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2017年行动计划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超7.5%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