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生活困难的进步作家
作家是李劼人最为人熟知的身份,除了在文学上取得非凡成就外,李劼人还拥有多重身份,如翻译家、实业家、收藏家等,独特的人生经历让他交游广阔,他友善助人的故事更流传至今。
记者在李劼人故居纪念馆看到,一张珍藏的纸记录了李劼人“好人好事”的小故事。原来,这张纸是李劼人拟定的1948年6月至1949年4月底嘉乐纸厂(李劼人主持创办)资助教育单位、文化团体的经费清单,每月资助对象10个,每月共计1520万元。纸张上面,树德中学等受资助的中小学名字一一在列。
张志强说,李劼人是那个时代中国并不多见的实业家,从抗战爆发直至解放初,李劼人一直是嘉乐纸厂的董事长。嘉乐纸厂将西方先进造纸技术引进到四川,产品满足了抗战时期作为大后方的四川新闻用纸和教科书用纸需求。纸厂部分利润用于支持地下党主持的抗敌文协及其刊物《笔阵》的经费开支。作为企业家,李劼人还曾资助当年客居成都的一些生活困难的进步作家,如张天翼、陈白尘等人,一时传为佳话。“即使在自身都难以维持温饱的情况下,李劼人仍坚持帮助其他人,用行动诠释了天府文化友善公益的精神内涵。”张志强说。
郭林佳 本报记者 李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