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容积率从4.0降低到最高2.5,新建小区的房子再也没那么挤了;
未来新建公园绿地不仅仅只是观景、锻炼的去处,用地面积达到一定标准的还将设置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青少年宫等政府持有的公共服务设施;
新建住宅建筑不得设置底商,商业应独立设置;天府中心中央商务区,或再现一条“人民南路”……
近日,成都市规划局通过官网正式发布《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7)》,新规对市民关注的小区居住环境、城市品质打造、公共服务设施提升等,都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和要求。
目前,该规定已通过市政府批复同意,已于10月11日起正式执行。成都商报记者梳理新规发现,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三降两提升”,即降低开发强度、降低建筑尺度、降低人口密度,提高产业层次,提升城市品质,这些要求在新规中都有相应落实,也将对未来的城市建设和发展进行约束和提升。
降低开发强度
城市核心区最高容积率为2.5
跟2014年的旧版相比,新版中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就是对“容积率”进行调整:2014版中,成都主城区住宅容积率普遍在4.0甚至更高。高容积率住宅项目意味着小区内房子建得多,居住人口密度大,对小区内的健身场所、电梯、消防通道等形成较大压力。成都商报去年曾探访东门一个高容积率小区时发现,该小区每天有近千人同挤两部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