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棍棒教育之痛:女儿出走12年 父亲忏悔到生命终点
2017-12-25 10:24:54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母 /亲 /的 /痛

女儿今年应该24岁了 她突然出现我能认出吗

两个月前,杨和平在老家下葬,独生女儿杨敏没有出现在葬礼现场,她甚至可能不知道父亲病逝的消息。

在南充城区的一个老旧居民小区内,苏女士独自经营着丈夫生前开办的足疗店。没客人的时候,她会掏出手机打开相册仔细端详,照片里是一名八九岁的小女孩,圆圆的脸蛋,穿着粉红色T恤衫,规规矩矩站在一块幕布前,右手撑着油纸伞,左手握着花束……“这就是我女儿,她9岁那年去相馆照的,她现在应该24岁了。”今年47岁的苏女士想象不出女儿现在的模样,毕竟,她错过了女儿人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12年。她有时候会想,如果有一天,女儿突然站在自己面前,自己会不会犹豫,“呀,这就是我失踪了12年的女儿”。

女儿最后一次出现在杨家人的视线里,是2005年底,那年她12岁。苏女士说,当时,在外面犯错的女儿被警察用警车送回家,女儿只在家里待了一夜,便找奶奶要了20元钱,称“要回南充杨家巷拿一些衣物”。自此,女儿离开后就再未回来。苏女士错过了最后这次与女儿碰面的机会,等她回家时,女儿已离开了两小时。

苏女士琢磨,女儿既然跟奶奶提到过杨家巷,说不定在杨家巷居住。这些年,她没事便去杨家巷寻找,期待某一刻与女儿不期而遇;偶尔听人说起在南充城里某条街道见到一个和她女儿年龄相仿的摆地摊女孩,她也会忍不住去看看。但女儿就像突然从这个世界上蒸发了一样,未留下任何痕迹。

杨敏离家出走前,曾问过苏女士:“妈妈,为什么爸爸打我打得凶的时候,你都不出来劝一下?”苏女士不知道如何作答。她潜意识也许认为,如果自己当面劝阻丈夫,可能会让女儿认识不到错误,反而会觉得做错事后有人站出来保护她。

女儿一次次犯错的经历,曾让苏女士想过或许可以找心理医生找女儿聊聊,但她最终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心理医生。她试图找女儿谈心,“敏儿,你说说看,你到底想要什么?”“妈妈,我也不知道。”女儿的回答,让苏女士一时无语。

苏女士觉得,女儿不愿意回家,是因为怕她的爸爸,这种怕,已经转化成一种恨。“我们会一直等她回来,不管她现在怎么样,她永远都是我的女儿。”

本文共6页 123456
来源 成都商报  |   作者 王超
点击阅读更多【家庭教育】新闻
天津举行首届家庭教育宣传月活动线上启动仪式
媒体聚焦:儿童青少年的人际交往,家长需要担心吗?
家长如何摆脱“身高焦虑”:易陷入增高骗局或药物滥用误区 引导孩子接纳自己本来的样子
家庭要为青少年提供心理营养:创造积极的情感,示范给你的孩子
成华区推“4C家长制度”:完善家校社三方协同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成华区推“4C家长制度”:完善家校社三方协同家庭教育长效机制
媒体评论:干预孩子不良行为不是私事 家庭教育亟须专业指导
媒体评论:让孩子懂事,并不只立规矩那么简单
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控诉父母追踪:当事人父亲落泪盼儿心灵健康
[下篇文章] 绵阳一对恋人同居后分手 女方被判返还男方所购车辆
[上篇文章] 男子离婚后每月给前妻3000元 停止支付后成“老赖”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