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新津邓双宝资山出土罕见通体彩绘陶楼 文保专家用高科技拍出“尖嘴动物”
2019-01-24 15:31:43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去年4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工作者在新津邓双宝资山,抢救发掘一批东汉崖墓,其中一座崖墓中出土彩绘陶楼两座,一座是两层楼阁式,另一座是两层干栏式。罕见的是,出土的两座陶楼都是通体彩绘。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中心(以下简称文保中心)副主任孙杰介绍,彩绘加固是陶制彩绘文物保护的国际性难题。那么,成都文保专家有何高招?记者前日来到文保中心,探访文物医生如何精心呵护“两位病人”。

彩绘陶楼上的动物图案

“陶楼作为一种随葬品,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的生活状态,以及对死后世界的向往。从这两座陶楼的工艺水平来看,墓主人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孙杰告诉记者,陶楼是在四川地区考古发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随葬器物,尤其是东汉时期的崖墓。陶质彩绘文物因保存环境、制作工艺等原因,彩绘层较难保存。虽然出土时陶楼上的彩绘被厚厚的泥土覆盖,但出土陶楼的保存如此完好仍然非常罕见。

与大多数陶楼不同的是,这次出土的两座陶楼都是通体彩绘。记者看到,陶楼的干栏式建筑充满了四川地域特色,而斗拱结构正是我国古建筑的一大特色。孙杰表示,建筑明器是研究古代建筑的重要资料,上面的彩绘内容,则是研究建筑细节、文化背景、葬俗等内容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陶楼的彩绘色彩纹饰生动,“两只动物形象,随着清理工作开始,动物的尖嘴、触须也展现出来了,但脚部的细节更像鸟儿的腿。究竟这是什么动物,把它绘在陶楼上有什么含义,都需要等清理工作完成后,考古学家根据完整的图案进行对比研究。”孙杰说。

“现在很多陶楼只能看到结构,但如果陶楼上有彩绘,我们就能看到更完整的软装。”孙杰说,陶楼的彩绘层是历史信息最丰富的部分,往往也是陶质彩绘文物病害最为集中的部分,且一旦发生病变,都是不可逆转的,比如薄薄的彩绘层一旦发生起翘剥落,就很难恢复。

记者了解到,这两座陶楼在发掘出土后,被及时移交文保中心进行保护处理。

如何为这两座陶楼“治病”呢?孙杰告诉记者,他们采用了无损分析检测技术为陶楼“体检”。“在自然光条件下,我们能读取的资料非常有限,被覆盖在下层的图案,无法让我们获得直观清晰的认知。因此,我们对陶楼应用了红外摄影技术。但由于红外线光波段单一,仍不能解决彩绘图案清晰度问题。我们接着尝试了高光谱摄影分析技术,通过颜料层在不同波段光下的反射,分析被图层覆盖的彩绘图案。”孙杰说,他们正在用纯净水对彩绘表面进行清理,尽可能完整地把彩绘层保存下来,为考古研究工作留下资料。

本文共1页 1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李雪艳
点击阅读更多【考古】新闻
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发现夏代宫殿建筑群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马鞍山市挂牌成立
连云港市海州区发现一处面积约1475平方米唐代建筑基址
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
新津邓双宝资山出土罕见通体彩绘陶楼 文保专家用高科技拍出“尖嘴动物”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青白江首现成都平原战国时期未成年人墓葬群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东汉家族墓群发现“摇钱树”
四川首次大规模发现半地穴式房址 再次印证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四川首次大规模发现半地穴式房址 再次印证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下篇文章] 太原铁路公安处摧毁一个特大制毒工厂 擒获12人
[上篇文章] 2018年度“成都榜样·最美城管人”评选活动结束 20名城管之星100名最美城管人诞生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