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季先:梦回老屋
2019-06-24 09:53:0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季先(邛崃市)

时常梦回川西坝子河口上,出入穿行的还是幼时记忆中的老屋。

在老屋庭前踢毽子,摘花,在青石板的干檐上玩沙包,阿婆低头在檐下光亮处缝补衣裳,身旁放着装剪刀布块的箩筐,过一阵儿就会喊“季儿,来给我穿哈针哦……”

川西的老屋几乎都是纯木打造。木柱木梁木墙木地板木门木窗,配木床木桌木椅木柜就成了一个家。

小时候,看别人家的新房框架落成,会搞“上梁”仪式。要请客、摆酒席,请先生做仪式,在高高的屋梁正中钉上一块红布,大红公鸡灌了酒放在梁上,做完仪式赶它下梁,大家在下边抢啊,抢中的运气好。还有唱上梁歌的师傅最有趣,张口就来,也不打草稿——

天地开张,日吉时良,东君护主,华堂永固。早不早,迟不迟,正是主东上梁时。华堂造得宽,东君护主喜心欢。华堂造得长,东君护主喜洋洋。财白金星来到此,儿孙代代入朝堂……

都是金口玉言、主家喜欢的朝贺、祝福、吉祥之词。

我们小孩儿只管好耍,就等着撒银钱撒谷粮抢红公鸡,然后开酒席吃九大碗,在人群里钻来钻去追逐嬉戏,其乐无比。

农村小家庭院,一般建成一个U字形或者L形,堂屋前有地坝,用来晾晒谷物,屋前种树种竹陇掩映,也有筑围墙圈起来的。也有遗留下来的古时大户人家建的四合院,在U字形前端加上龙门子,显得端庄大气,关起龙门子的门,里边就是几大家人,一般是一姓的兄弟各自成家后住在一个四合院内。

田野村庄里散落竹陇掩映的灰瓦白墙房屋,形成川西林盘独特的样子。

小小村落,炊烟袅袅,鸡鸣狗吠,远山近溪,老人孩子……那就是川西坝子人家,在川西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我们家的老屋呈L形。记忆中,厨房是大大的双扇木门。进门就是火塘,火塘是冬天的记忆,闲时围着火塘烤火摆龙门阵。早上,阿婆会早早在火塘里烧起干柴大火,帮我们把潮湿的衣服烤暖和才叫我们起床,多么温暖的阿婆啊!

老屋高、架子大,总感觉摇摇欲坠的。但大概因为框架结构你扯我我扯你,总不容易倒。有一年,地震。担心老屋塌了,我们举家搬到园子的菜地里搭了窝棚住。阿婆是什么都不害怕的,她回屋里给我们做饭,做好了用瓦罐提出来给我们分吃。

阿婆,就像老屋一样安详,从不惊慌,不论遇到多大事情,她都是那么镇定。

老屋里的日子是清贫的但也是快乐的,从没想过,生活会有变故,我们会离开老屋,老屋还会迎来新人,阿婆会离开我们。

有一年,我二孃的家没了!她家的老房子遭火烧光了。木头做的,烧起来可快了!啥也没抢出来。

二孃带着5个娃,这可咋办呢?

阿妈、二孃和小孃,三姊妹,都穷!于是,她们抹下面子,挨家挨户去河口上各家各户求援!什么都要,破衣裳烂裤子、大米黄豆玉麦面……河口上善良的乡亲们,在最困难的时候接济了我们。

不堪重建家园重负的二孃,把她的老三——长虹表哥送到了我家。阿爸阿妈对表哥视如己出,后来隆重风光地给他娶了媳妇儿。自此,老屋归属长虹夫妻,我们跟随阿爸去了镇上,念书的念书,考学的考学,一个个都很难再回到老屋。

不久,阿婆在老屋去世。在勤劳能干的长虹夫妻的张罗下,摇摇欲坠的老屋,终于被他们拆掉一半,修建成了一楼一底的新楼房。每年过年,我们也都会回去。聚在老地基上的新房子里!

一座老屋,装的是平凡人家的生活,见证的是多少变迁、变故和物是人非。

川西河口上,这样的老屋很多,故事也很多。多少代人的老屋,正在沉入一个时代的记忆。

多少的高楼立起,正在诉说一个个全新时代的新故事。

老家的哥哥姐姐们都勤劳致富,加上政策好,各种补贴,家家修起了新宅院新楼房,都是大理石、高仿瓷、豪华沙发大电视,配车库有花园,活生生把城里人比下去。每次回去,都被他们争相拉着参观新房子。

老屋,就永远停留在他乡游子的故乡之梦里了。

新生的川西河口人,在城里上学,学成后返乡建房创业啦!

新时代、新房屋、新故事,正在川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上演,同样,生生不息!

本文共1页 1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季先
点击阅读更多【散文】新闻
张浩明:科甲巷的挑水夫
魏治祥:麻糖之恋
黄克:在成都街头放声歌唱
康永志:城际搬运工
张浩明:宝宝百日宴
季先:梦回老屋
何晓玲:栀子花开
周玉莲:鱼腥草 春天人间美味
[下篇文章] 2019成都礼品家居展在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 到“成都礼物”展区感受浓厚川味
[上篇文章] 四川省2019年高考艺体类文化分数线出炉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