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记美姑县彝族娃“阿嫫”谢彬蓉:化作山风,带着蒲公英飞翔
2019-10-20 23:00:35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从四川大凉山腹地美姑县出发,向南70多公里,经过“九曲十八弯”的崎岖山路,行至海拔3000多米的半山腰,才能抵达扎甘洛村教学点。

对当地孩子来说,有固定的老师上课曾是一种奢望。因偏远贫穷,学校留不住老师。20多年来,该村教学点陆续走了10多名支教老师,孩子们不时“断课”。

谢彬蓉,是来到这里的第17位支教老师。记者眼里,48岁的她一身迷彩服,利落的短发,小麦色的脸上两朵“高原红”。22岁那年,谢彬蓉从四川师范学院毕业后,入伍服役20年。2013年,她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重庆,本可以安逸地生活,网上一条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急需支教老师的消息,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

谢彬蓉笑言,想圆教师梦,自己就读师范大学,想为孩子们做点事。

2014年初,她只身前往凉山,成为一名支教志愿者。

临行前,她特意剪去了一头长发。凉山地区的艰苦超出她的预想,刚到第一所支教学校后不久,因卫生条件差,她的右眼重度感染,做完手术后当天,她就贴着纱布重返讲台。

当时,谢彬蓉打算做一个学期志愿者就离开,因一次经历改变了主意。支教的首个学期期末,她被交换到条件较好的乡中心校监考。收回考卷时,她发现许多试卷大片空白,有的学生甚至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那一刻,谢彬蓉决定:不但要留下来,还要到师资最匮乏的大凉山深处——扎甘洛村教学点。她开玩笑说自己是典型的“人往高处走”。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新华网  |   作者 吴晓颖
点击阅读更多【支教】新闻
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支教“托尼队”为近5000名高原娃免费理发
壤塘县寄宿制小学支教“托尼队”为近5000名高原娃免费理发
山西支教老师张敏生113篇日记里谱写凉山“师生情”
河南“95后”女教师李倩的“支教路”:用400余双手套温暖“山里娃”
记美姑县彝族娃“阿嫫”谢彬蓉:化作山风,带着蒲公英飞翔
何竞:支教雪域高原
裴丽娟带着丈夫孩子到甘孜州丹巴县支教 她把爱倾洒给藏区孩子
年轻女老板到青白江区人和学校支教西班牙语 给村里孩子带来“洋”世界
[下篇文章] 安检口遗失双肩包 乐山车站民警多方寻失主
[上篇文章] 四川深贫区80万人脱贫 当地生活用电量激增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