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提质 加快打造成都经济升级版 夯实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产业之基
【述评】
继续擦亮“成都制造”和“成都服务”品牌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的“转型”,不是简单的“转行”,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把粗放型转为集约型;而“升级”,既包括一二三产业占比结构的调整,也包括产业内技术集约化不断提高生产效率。
2013年,成都以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模式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推动信息技术在传统制造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像科伦药业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正因为对转型升级内涵的深刻理解,成都才有了推进工业经济差异化转型发展的思路,努力构建“层次分明、优势突出、生态高效”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明确“突出发展、加快发展、优化发展”3个发展层级。
预计2013年成都汽车产业全口径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200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实现全口径主营业务收入2500亿元。两个重点优势产业没有在转型大潮中式微,相反,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合计将超过70%。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并不排斥传统产业,排斥的只是落后的旧的生产方式;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也并不意味着抛弃原有传统产业,而是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提升。
工业如此,服务业亦然。“成都制造”和“成都服务”的品牌没有落伍,成都努力的方向是继续擦亮这两块金字招牌,并不断增加其含金量。
本周,成都国际金融中心携近300家国际化品牌亮相红星路,其中近90家国际知名品牌首次入驻成都,不仅让成都与国际时尚完美同步,更重要的是为春熙路商圈带来品质提升,使之成为成都商圈优化升级的地标。几乎同时,武侯区提出将打造人南商务区、红牌楼商圈、武侯新城3个“百亿商圈”,确保现代商务商贸业增加值达到436亿元。在资源要素“紧约束”时代,如何通过“退二优三”实现产业升级提质?在各区(市)县最近的年度谋划中,高端服务业这个名词,在一圈层中频频出现。
研究表明,城市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城市化加速推进过程中,各种要素的集聚催生了对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强劲市场需求,不仅推动既有传统服务业的调整和提升,还推动着新兴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大型和特大型城市正成为引领区域服务经济发展的龙头。
2013年,成都充分发挥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对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吸引力,把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高端会展、现代物流、金融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商贸、旅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优势地位继续巩固,与制造业紧密关联的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科技咨询和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健康、养老、体育、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更加繁荣,“成都服务+周边制造”、“成都总部+全球(全国)市场”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加速形成。在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的同时,服务业品质也在同步追随。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