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经济增速居副省级城市首位 工业保持领先发展
2013年,成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下降1.2%,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IPI)下降1.8%。
起点高 未来好
老百姓将更多
受惠于经济增长
——市统计局专家解读平稳增长新常态下未来成都经济变化
站在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的新起点,步入平稳增长新常态的未来成都经济将呈现出怎样的变化和特点?带着疑问,记者专访了市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处处长刘忠。
“人均GDP是国际通用的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通过人均GDP水平可以对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阶段进行定位,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成都经济从发展中状态开始步入发达状态。”刘忠表示,人均GDP过万美元不仅意味着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还意味着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环境状况和社会民生的变化。
首先,从主要发达国家和城市的发展轨迹看,人均GDP过万美元发展阶段后,从增长速度看,GDP超常增长的阶段就将基本结束,因此一段时期内,成都经济将由前几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转入10%左右、甚至低于10%的平稳增长新常态。
同时,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成都的经济增长方式将有所转变。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领先发展”新的发展取向,更加强调科学的发展方式,现有的城市资源和环境容量已经难以支撑单纯依靠投资、靠增量这种传统的外延式扩张模式,着力于对存量经济的改造升级,通过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推动经济的平稳增长。
产业结构也将进一步调整。众多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的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后,将从生产为主向消费为主转变,从工业为主向服务业为主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转变,这种转变将推动成都的产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服务业比重显著提升,对成都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不仅如此,这些经济发展中的变化也将体现到城市的环境状况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通过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的演变模拟,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成都的环境状况有望得到逐步改善。
“更重要的是,在平稳增长的过程中,老百姓将更多受惠于经济增长,城市的宜居宜业水平和市民的幸福感都将明显提升。”刘忠说,对此,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就曾认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跨越1万美元之后,人们发展自身的欲望会更强烈,人们对学习、体育以及休闲娱乐会更加注重。生活方式和消费的兴趣点会发生转移,从之前的以工作生产为主向学习、体育和休闲娱乐转移。“老百姓作为GDP的分配主体,城乡居民收入将大幅提高。政府财政收入和公共服务投入的大幅增加,成都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 上篇文章:人民日报海外版:外国领事机构扎堆落户成都
- 下篇文章:成都武侯区702栋安置房渗水难题三年内解决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