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邑新场镇3+2读书荟:让乡村居民阅来阅好
去年年初,“3+2读书荟”与大邑县文体广新局签订协议,托管了鹤鸣乡牟家营村的农家书屋。“托管方负责对农家书屋进行装修提档升级,并提供每年3万元的费用,我们为其提供标准化的托管服务,包括增购图书、专人管理,以及乡村讲座6场/年、文化展陈4次/年等常态化的阅读推广活动。”李佳称,政府希望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盘活农家书屋,让它真正起到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作用,这与“3+2读书荟”在农村推广阅读的想法不谋而合。
农村阅读之困>>>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年阅读量为4.39本。而同期法国人均年阅读量约为8.4本,日本约8.5本,美国约8.7本,韩国约为11本。
而广大乡村,逐渐城镇化的村民,闲暇时间被麻将占据。在经济落后地区,还有庞大的因物质条件限制,无法实现阅读的人群,乡村已然成为阅读洼地。
近年来,成都市大力提升农村阅读的硬件环境,已建成农家书屋2837个,在全国省会城市率先实现每个行政村建成1个农家书屋。但,如何挖掘内生动力,让投入的资源“活”起来,成为一个新课题。
去年,成都市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局主办了300场阅读活动进农家书屋,从7月至12月。“阅读需要引导,更需要阅读推广人,”市广新局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采访时坦言,农家书屋的软硬件配套仅仅是基础,如果缺乏积极有效的阅读引导,农民朋友也很难产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我们希望集思广益,让专业的民间读书组织介入进来,带动阅读,培养阅读习惯,才能让农家书屋更具活力。”
专家称,农村阅读推广任重而道远,是一场持久而浩大的工程,仅靠政府单方面行政手段无法有效推动,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其专业性、有效性、持久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关:阅读]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李颖] [编辑:成都热线
]

“中外青年万里读行”活动在重庆启动 构建开放包容的中外青年对话平台

藏在图书里的“流量密码”:于阅读中寻找“诗和远方”

2022年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阅读驿站”进乡村特别活动举办
西藏首家24小时人脸识别自助图书馆在拉萨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启用
2020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0本
2018年成都市未成年人阅读习惯养成教育活动启动
成都日报记者、作家蒋蓝带领大学生“诗意地阅读”
京东数据研究院发布《2017国民阅读报告》四川人年购书量排名全国第四
- 上篇文章:新年许下环保誓言 七道堰社区居民集体签文明公约
- 下篇文章:成都大邑志愿服务接地气菜单式个性化常态化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