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新棋局:“抱团”发展 引领“钻石经济圈”
对此,李后强也持相同意见。在他看来,成渝经济区是中国经济的“第四极”,是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是西部“尖凸点”,实际上这已经树起了一面西部崛起的旗帜,构建了一个“吸引子”,把四川盆地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吸引盆”,能发挥更大的“金盆效应”和“虹吸效应”,也能产生更大的辐射效应和示范带动效应。
李后强说,西安、昆明也都有国家级开发区,这样的叠加组合,带动和辐射效应会更突出。“川滇渝陕之间的合作,是中国西部兄弟省市之间的互惠共赢合作,既有竞争更有配合,能产生1+1>2的增值效应,现在差的就是一个2+2>4的效应了。”
而要让四地改变各自为守的利益格局,必须打破“诸侯经济”。李后强说,欧洲已经统一货币,“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等都在发挥作用。“菱形经济圈”的跨行政区划合作正是世界潮流的反映。四个省份要变“拔河效应”为“相扑效应”,共同协商GDP、税收等合理分割方案,在产业、交通、市场、政策等方面进行衔接,推进经济区的一体化、同盟化,形成利益共同体,在合作中共赢。
事实上,这四个城市早有跨区域合作历史,典范当然是“成渝经济区”。除此之外,2011年6月6日,云南省政府和四川省政府在昆明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李振之告诉记者,“菱形经济圈”建设,需要构建跨部门联合、跨领域融合、跨区域竞合的推进机制。“首倡‘菱形经济圈’框架的成都,有能力、有条件担负起领头重任。”
而中部四市“抱团”发展的实践经验,也给了成都信心。所谓中部四市就是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四地合作机制于2013年由武汉最先发起,当年签署了《武汉共识》,2014年有《长沙宣言》,今年3月份又出台了《合肥纲要》。“我们专门去取过经,发现这四个城市在很多领域已经有了实质性推进,效果非常好。”
对于外界担心的同质化竞争问题,李振之坦承,这实际上的确存在。但他也强调,有竞争并不意味着不能合作,这有一个错位发展的问题。“对各自城市的功能定位,如何进行优势互补,如何错位发展,如何强强联合,如何避免同质竞争,产业如何协同发展,资源如何整合,大家肯定要经常在一起协商,至少每年都要会商。”
他举例,比如成都和重庆都在发展汽车产业,重庆产能虽然大,但主要是长安、奥拓系列等较低价位产品,成都发展的则是中高价位产品,像丰田、大众,还有刚刚引进的神龙。这就是一种错位发展。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