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蜀中:以茶入诗 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茶诗
白居易一生经历丰富,他晚年多病,淡出官场,隐居洛阳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过着“斋罢一瓯茶”的生活,活出了一份难得自在和闲适。《琴茶诗》为白居易晚年之作,一句“琴里知闻唯录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是他对自己一生习性和爱好的总结,诗中指明琴和茶是他“穷通行止长相伴”的爱物,而“色淡香长品自仙”的四川蒙顶名茶是诗人的最爱。这样看来,那些朋友寄赠白居易的新茶,应该就是来自蜀地蒙山吧。
“采茶官”梅尧臣
北宋现实主义诗人梅尧臣是一位农家子弟,幼时家贫,在仕途上极不得意,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他是一位多产的诗人,留下的诗词歌赋达2900余首,其中的茶诗有50余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品茶专家”。梅尧臣曾深入老茶区,实地考察茶叶的生长环境和气候,详细了解茶叶采摘、制作和出售的全过程,作有《南有佳茗赋》,并自诩为“采茶官”。梅尧臣与宋代著名的茶业专家蔡襄时有唱和,有《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诗为证:
天子岁尝龙焙茶,茶官催摘雨前芽。
团香已入中都府,斗品争传太傅家。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吴中内史才多少,从此莼羹不足夸。
此外,梅尧臣与欧阳修相交十分深厚,欧阳修对梅尧臣有知遇之恩,两人皆爱品茶,经常在一起品茗赋诗,互相对答,交流品茗感受,一句“欧阳翰林最识别,品第高下无欹斜”是梅尧臣对欧阳修茶品鉴赏力的由衷赞美。他们在官场的地位相去甚远,但因为有共同的雅趣和相同的品位,所以相互欣赏,时相过从,梅尧臣有《高车再过谢永叔内翰》诗生动传神地描述了二人的友情:“复闻传呼公又至,黄金络马声珑珑。紫袍宝带照屋屋,饮水啜茗当清风。”梅尧臣自称“瘦老翁”,在欧阳修面前非常谦卑,但事实上,欧阳修一直认为梅尧臣的诗才在自己之上,对他推崇备至,他们惺惺相惜,两人之间的交往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虽宦海沉浮,友谊终生不渝。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