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观察报》成都布局2016:创新驱动经济转型
的确,通过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进行创新和转型,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不过,现在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在创新引领行动下,成都未来的经济发展该如何书写。
今年,成都从战略、战术两方面明确了“闯关”的方向、路线和要求。战略上,要加强整体统筹,处理好“增长速度”与“发展质量”“传统产业提升”与“新兴增长点培育”“需求端管理”与“供给侧改革”“内生型增长”与“外生型增长”“促进发展”与“增进和谐”五大关系。
战术上,要实施重点突破,着力打好稳增长阻击战、调结构突围战、促改革攻坚战、扩开放主动战、惠民生持久战、防风险歼灭战六场关键战役,持续推动城市建设管理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眼下,成都还有着相当不错的机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国家将再规划建设一批中心城市,承担全国性的功能。这是成都市的重大利好。凭借近年来成都努力实现的开放区位和交通区位的“双重重构”,成都完全有条件乘势而上,步入国家一线城市行列,赢得更广的经济腹地和更大的市场空间。
此外,再加上国家大力推动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建设、四川天府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了,中韩、中德、中法等国际合作平台加快建设,成都被中央确定为四川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核心依托城市等一系列政策利好,机遇当前。
事实上,无论是成都过去对于转型的探索,还是成都对未来的规划,相较于中国传统经济发动机的沿海地区,作为内陆城市成都,改革经验在“新常态”下更具推广和借鉴意义。成都转型之路,是中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诸多经验集中所在,也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侧影。
告别旧模式,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中国经济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支点。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这个支点理应在中国的西部。站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城市发展“万亿级”历史交汇点的成都,最有潜质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 原载2月1日《经济观察报》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