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首段“海绵人行道”现身中环锦华桥至锦华路 “吃水”路面30秒除积水
成都今年投入78亿元建海绵城市
曹家巷改造将建海绵示范单元
记者了解到,这条700米的“海绵人行道示范段”,将在3月底服务市民生活。而在今年,成都将开展336公里海绵型道路交通道路建设,整个城市将像海绵一样,越来越有弹性,对水的利用收放自如。
“‘海绵人行道示范段’,可以让市民直观的体会到‘大雨不积水、下雨不湿脚’的效果,不仅仅是下雨天更方便通行了,不用担心鞋被弄脏,更重要的是当整个城市都被赋予了‘海绵基因’后,将从整个水生态修复的角度,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成都市建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示范段建成后,下一步将大规模在全市有条件的路段进行推广。
这位负责人表示,海绵城市的关键就是要有“海绵体”,城市“海绵体”既包括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括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雨水通过这些“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回用,最后剩余部分径流通过管网、泵站外排,从而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
记者从成都市建委了解到,今年,成都市将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库,全年计划完成投资78亿元;全面开展环城生态区海绵综合体、海绵型城市水生态、海绵型小区、海绵型绿地系统和海绵型交通道路“五大工程”建设,做好336公里海绵型道路交通道路建设;加快推进环城综合型海绵体建设,建成成华区圣灯公园等一批海绵型公园绿地,在耿家巷、曹家巷、新成华大道铁塔厂等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建成一批海绵城市示范单元。
“吃水”人行道
第一层:大小不一的碎石
第二层:渗水土工布,用于过滤水中杂质。
第三层:20多厘米的透水混凝土
第四层:级配碎石层
第五层:防渗土工布足足五层“海绵体”,实现比普通人行道增加20%—30%的储水能力。
[相关:海绵城市] [来源:华西都市报] [作者:赖芳杰 吕甲 庞琪]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