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了那么多年的成都传统美食是“锅魁”还是“锅盔”?
65岁的老成都李先生告诉记者,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成都的锅魁店都是清一色的“锅魁”,后来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些“锅盔”店开始陆续出现,把这个名字沿用至今,“这么多年来,也不知道哪种表达才是对的。”
在历史文化中
“锅盔”表达有理有据
那么,究竟应该是“锅魁”还是“锅盔”?这必须从其起源说起。记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锅魁制作可追溯到商周时期,在秦代被发扬光大,那时的锅魁被称为墩饼,是秦军行军时给士兵配发的一种粮食,每个有五六斤重,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厚度在15厘米左右。当时,秦兵携带墩饼,两个为一组,他们会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背各搭一个。这种携带方式让秦兵在突遇作战时,可以把墩饼作为单兵护具,起到盔甲的作用。而且,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后,还可以被秦军士兵拔出来继续用于杀敌,甚至有说法认为后来诸葛亮草船借箭也是受此影响。后来,士兵们便把墩饼称为“锅盔”,有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的意思。这一称呼被沿用至今。
记者了解到,不少卖锅魁的商家都了解这个故事,因此也认同“锅盔”的表达。
[相关:美食]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杨甦 杨永赤] [编辑:成都热线
]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