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继瑞: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思考
着力加大金融创新
增强成都战略支撑力
顺应“后雁行模式”时代发展规律,着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要加大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创新中心和信息中心的政策、法律支持力度。
金融是城市资源配置的催化剂和粘接剂,是产城融合的第一资源。因此,建议成立金融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为成都金融业发展出谋划策;加强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协作,引进海外战略性投资者参与成都资成都市场建设,争取香港联交所在成都设立西部办事处。
成都要进一步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要把“创业天府·菁蓉汇”的氛围最终转化和定格为实实在在的创新创业项目,重点打造创新平台聚集中心、构建科技创新要素市场、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撑、完善人才保障机制。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顺应“后雁行模式”时代发展规律,着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不能以牺牲城市生态为代价。推动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融合发展,是特大中心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取向,也是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内在要求。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成都实践。
因此,成都应该从资源产权、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等源头入手,切实加强对都市生态空间的立法保护,建立健全碳排放交易制度,加快构建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绿色GDP考核机制。同时,还要切实关注“舌尖上的安全”和人民群众期盼的“食优”。积极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制度,努力实现成都农产品全域无公害,不断增大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占比。努力构建和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信息跟踪体系,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主要获证农产品和农资产品实现可追溯。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成都市社科联主席;经济学博士,经济学院教授)
[相关:国家中心城市] [来源:成都日报] [作者:杨继瑞] [编辑:成都热线
]

王新峰:成都彰显中国城市的魅力宜居形象
德国顶级工业企业助力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半月谈》刊发长篇通讯:成都,是个什么样的“都” ?
成都:现代产业支撑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电视知识竞赛活动总决赛举行
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投资说明会在成都举行
成都开展大规模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训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必然需要高水平互联互通
- 上篇文章:四川新春年货购物节国际馆今日开幕 全球巴适年货在新会展等你
- 下篇文章:彭州医疗队赴黑水开展妇女病普查

成都商报新闻热线:
028-86612222
028-86612222
华西都市报新闻热线:
028-86969110 96111
028-86969110 96111
四川4台四川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热线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5587777 85555046
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原33频道):
028-88881890
028-88881890
成都电视台5频道成都全接触新闻热线:
028-84321999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