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振耀: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所有人
社会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什么?
最起码,一定要包括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基本生活保障,儿童、老年和残疾人的社会福利,医疗、教育、住房,环境保护等项内容。它与经济政策有着密切联系,但同时有着重要区别。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社会政策受经济政策制约,因为,如果经济政策不当,经济缺乏发展,那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社会政策。但是,社会政策有一定的独立性,我国之所以能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即确定多项社会主义性质的福利制度,英国在那个时期确立福利国家政策,都不是完全由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决定的。恰恰是我国所确立的多项社会福利制度,变成了巨大的政治凝聚力,从而保证了国家的稳定。而经济的变革,也需要社会政策的保障。仅仅以1998年以后国有企业的体制改革为例,正是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那个时期全面而迅速地普及并在短短半年内覆盖到2300万以上的城市贫困人口尤其是下岗职工,从而促成了系统性的社会稳定和经济体制转型。社会政策将国家的政治凝聚力转化为社会凝聚力的功能,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一种相当流行的观点认为,社会政策的实施主要是由于存在着贫困现象,如果能够通过经济政策让所有人共同富裕起来,也就不会需要社会政策吧?因此,只要一心一意促进经济发展,不管社会政策,就能够解决贫困问题。其实,这种观念并不难理解,即使所有的发达国家至今都存在着大量贫困现象,美国最近一些年往往有15%左右的人口依赖食品券(相当于我国的低保)生活,欧洲各国更是通过不断健全各类福利制度以促进各类社会问题的解决。
贫困现象的存在主要源于两个基本原因:一是社会成员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体能差异与环境差异,如身体残疾与精神疾病等,限制了所有人之间的绝对平等;二是每个人的生活条件不同,各个家庭会遇到不同类别的困难,如疾病的挑战或者工作与生活的挑战,因而也会产生不同类型的贫困。在老龄化到来的时代,包括富翁在内的所有人面对失能失智的挑战,可能都会一筹莫展。因此,社会政策对于每个人都是必需的。况且,正是人们的多样化需求,构成了市场需求,从而为经济发展产生最为根本的动力,也为发展生产来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社会动力。社会政策与经济转型的关系,可谓互为里表,密不可分。
从根本上说,社会政策的不断健全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为了保障社会良性发展,应该促成经济发展与社会政策的密切结合,真正使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所有人口。(作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


028-86612222
028-86969110 96111
028-85587777 85555046
028-88881890
028-8432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