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提出,调整优化工业用地布局,在全市工业用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第一圈层工业用地逐步调整为现代服务业等其他经营性用地,并按“减增平衡”的原则合理增加第三圈层工业用地规模;第一圈层调减的工业用地由政府平台公司整理收储,经双评估后的收入之差,由市、区两级按比例分成,并将第一圈层工业用地调减的部分补偿费用于支持第三圈层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支持第三圈层大力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通过建设用地指标交易,加快第三圈层新农村建设步伐,解决第二、三圈层发展用地需求。集成用足现有土地政策,优化地铁沿线和“北改”工程土地利用布局,逐步在第一圈层推广普及“北改”土地政策;第二、三圈层要用活用足全市一般场镇改造土地政策,规范开展“转征与实施分离”试点,积极推动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北改’有专门的土地政策,我们在制定意见的过程中,一圈层的其他区存在与‘北改’区域相似的问题,所以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中符合条件的,可以运用一些‘北改’的政策。”陈绍充说。
推进圈层间产业互动发展
根据意见,要加快产业梯度转移,结合第一圈层优化提升产业需要和第三圈层产业定位,推进第一圈层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第三圈层梯度集聚、转移。加快产业延伸,加快第一、二圈层与第三圈层之间的市场对接、产业融合,支持第一、二圈层产业链向第三圈层延伸,支持工业向第三圈层转移。加快产业联动发展,第三圈层要主动加强与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和第二圈层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联合与协作,促进产业关联度高的区(市)县按照产业链分工实现集群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