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要加速近日,成都市公布《2013-2017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方案》,成为未来五年全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工作的“路线图”。
《方案》将“四化同步”的理念和思路纳入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中综合考虑,立足于“全域成都”发展,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结合起来,城乡界限、行政区划界限将被进一步打破。
金堂县,竹篙镇。双向6车道的柏油马路,连接起金堂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一期的100亩起步区工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在坡地上建起。厂房的土地,是红关村集体建设用地,“房东”,则是该村村民。
这一举措,将曾经的“中国打工第一镇”推向改革前沿。
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的思考和实践在深化:以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为根本取向,着力打开阻碍要素流动的制度“闸门”。
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这是国家战略为成都改革指明的方向,也成为统筹城乡改革、攻坚克难的关键所在。打开制度“闸门”,成都的目光触及核心:农村产权制度、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