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P+R”啥好处?
治堵、缓解能源危机,国外推行多年
P+R是国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应用广泛。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就有人对它展开了研究。英国对P+R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并于1973年在牛津建成英国第一个P+R设施,至今仍在使用。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早期为缓解能源危机和城市交通拥堵,开展对P+R的研究和使用。如今P+R设施在欧美、日本、新加坡等国一些大城市被广泛应用。
在国外一些大城市的地铁、公共汽车始发站,都建有大型的P+R停车场,一般可容纳几十至上百辆汽车停放,城郊人员入城,可将汽车停放在这种免费停车场。有些停车场边,还建有大型的超市和购物中心,既方便了人们换乘公共交通工具和购买生活必需品,也明显起到了缓解城区道路交通压力的作用。
进城快!
停车场与地铁运营同步 市民可先自驾再换地铁
市民苏先生就是转换枢纽的受益者。以前,他从位于龙泉的家中开车进城,花在路上的时间至少要1个小时。自从2号线行政学院站旁设立“P + R”停车场后,他进城的时间少了半小时,一天停车费只需6块钱,油钱也省了,“简直是太方便了。”
为了缓解上下班高峰时期进城难、停车难问题,发挥地铁大容量的公交特点,成都规划局引进国外经验,在中心城区外围规划了8个大型“P+R”转换枢纽(停车场),让住在城外的人可以把私家车、电瓶车、摩托车停在地铁站和公交枢纽旁的“P+R”停车场,再转地铁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