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研究员谭良啸:大门高悬“汉昭烈庙” 缘何却叫“武侯祠”?
2014-05-15 08:58:51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大诗人杜甫寓居成都时,踏访武侯祠留下的这首七律诗,曾激起多少志士的扼腕慨叹,又撩动了多少雅士的吊古情怀。作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俨然成为成都的“城市名片”,几乎到成都的游客必然会前往武侯祠游观。但不少游客踏入武侯祠第一道大门时又会对门额上赫然悬挂着的“汉昭烈庙”大匾感到困惑。刘备墓和刘备殿是武侯祠的主要部分,为什么却叫“武侯祠”呢?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资深研究员谭良啸揭开了“谜底”。

专家新研究>>>

三国文化研究专家谭良啸:

民心民意让诸葛亮精神闪现当代价值

为何诸葛亮有这么大的影响力?虽然他在刘备庙里只有一个孔明殿,但仍然被老百姓称为武侯祠?为什么直到当代仍为广大老百姓所敬仰和怀念?谭良啸说:“用现代的观点来看,一个人的贡献和一个人的职位是两码事,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诸葛亮受人尊敬不是凭借他丞相的地位,而是他为老百姓和国家做的事情和留下的业绩。他正是凭此,赢得了广大百姓的民心、民意,也正是凭此,诸葛亮才受到历朝历代的尊敬,也正是凭此,诸葛亮精神仍然闪现着当代价值。”

本文共4页 1234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赵斌
点击阅读更多【武侯祠】新闻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带你体验中秋传统习俗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武侯夜话”文化讲座周五开讲
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挂牌成立
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 成都武侯祠上演“百家讲坛”现场版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城南遗韵——刘东父书画作品展开展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三国小学堂”精彩开讲
武侯祠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成亮丽风景线
武侯祠2015成都大庙会专家鉴宝 市民纷纷携“宝”而来
[下篇文章] 成都本地商业银行“房贷难”目前有所缓解利率依然上浮
[上篇文章] 成都市召开“城镇化与减灾”系列研讨会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