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法>>>
川剧名丑云集
省川剧艺术研究院院长杜建华告诉记者,据我国戏曲史家考证,戏曲丑角的脸谱产生于宋代,它比产生于元代的净角脸谱还要早一个朝代。“大花脸”与“俊扮”同时上场,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生、旦的俊美之相和净丑的怪诞之容。同时,脸谱的浓重、鲜明的油彩和多样的图案,再配上净行“吼叫式”的粗犷声腔,形成强烈艺术刺激,对观众起到兴奋、宣泄和震动作用。
生、旦、净、末、丑,虽然在川剧行当中,丑角排在最后一位,但是它是最有观众缘的行当之一。当年一出剧中如果有一个名丑登场,那可是票房的保证。“在中国戏剧界,昆丑稳坐头把交椅,川丑和闽丑的地位应该是并驾齐驱,位居第二。”杜建华介绍说,川丑自成一派,特色鲜明,不仅拥有《拉郎配》《秋江》《逼宫》等众多经典丑角折子戏,更诞生了周裕祥、周企何、刘成基、陈全波、刘金龙、唐云丰等一大批名丑。她回忆说,川剧丑角曾在上世纪50年代火爆全国。比如:在《秋江》中,周企何与阳友鹤搭档。周企何扮演的风趣老艄公,成为丑角中的经典;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也曾对川剧名丑刘金龙赞叹不已。华君武曾看了一出川剧《归正楼》,名丑刘金龙在剧中扮演邱元遂。他想赌钱但既无银子,又无赌友,只好一个人蹲在一条板凳上散纸牌,装作四人聚赌的样子过瘾,活灵活现出一个没有钱的赌鬼的神气,让人过目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