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80后作家马伯庸:大三国遗址文化 正能量澎湃
2014-11-09 09:54:35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采访手记

(2014年11月5日 成都)

2005年,我还在上大三,那年《科幻世界》第5期一篇名为《寂静之城》的文章让我不禁拍案叫好,其作者就是马伯庸。从那时起,这个颇有古风的笔名开始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印象。

后来随着毕业、工作、成家……杂志越买越少,但马伯庸给我留下的印象却越来越深。不过那时他已不怎么写科幻类的小说了,而是转战三国题材。正好我也是一位三国迷,于是《三国机密》《风起陇西》《三国配角演义》中展现出的那一个个与众不同的三国世界,反复冲刷着《三国演义》给我青少年时期留下的烙印。

前不久,马伯庸在微博上宣布要来一次“大三国遗址北线行”,被他称为“文化不苦旅”的这次旅行,将重复诸葛亮出祁山的道路,从成都出发,一路向北,最终到达诸葛亮没能走到的西安。这趟旅行的路线,曾经也让我魂牵梦萦。于是从10月20日起,我在微博中跟着马伯庸走完了全程。

11月5日晚,我电话采访了马伯庸。我们聊了很多,从旅行到三国再到儒家文化。我惊奇地发现,对三国这段历史,同为80后的我们有着很多的相同点,比如最喜欢的蜀国人都是诸葛亮,因为他的《隆中对》,因为他的《出师表》,也都为他复兴汉室的坚持而感动,更为他在五丈原陨落而叹息。我们最喜欢的魏国人,都是郭嘉和贾诩,前者聪明绝伦却惜英年早逝,后者智计无双却懂明哲保身。最后谈到三国里最不喜欢的,马伯庸说是吴国和孙权,我也深以为然。不过后来想想,不喜欢归不喜欢,不管怎么说,在蜀国被灭,魏国被篡后,三国里吴国是坚持到最后的。

聊到三国文化为什么吸引人,马伯庸认为,还是因为深入人心的儒家文化。无论是小说式的《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虽然三国是乱世,但儒家文化却贯穿了整个时代,形成了那个时代人性中一个个耀眼的闪光点——刘备的“仁”、关羽的“义”、诸葛亮的“智”、鲁肃的“礼”、太史慈的“信”……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在三国的人物中,总能找到一个甚至很多个代表,而一个个鲜明的形象,折射出当时儒家文化的繁荣昌盛。今人之所以对三国津津乐道,充满向往,归根结底还是对儒家文化、儒家思想的向往与追求。

本文共6页 123456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吴亦铮
点击阅读更多【三国】新闻
锦绣鸿图,共品三国 ——《鸿图之下》携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起三国文物传承焕新计划
锦绣鸿图,共品三国 ——《鸿图之下》携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发起三国文物传承焕新计划
厚化三国文化讲坛武侯区梦想剧场开讲 专家解读诸葛亮《诫子书》
成都故事百家谈:蜀道上的遗址遗迹 烙下三国文化的历史印记
陈颖:“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刘备是否很爱哭
​成都武侯祠文臣武将塑像廊 黄忠的座次何以居中
三国英雄赵云 白马王子 智勇兼备
80后作家马伯庸:大三国遗址文化 正能量澎湃
成都三国文化的广度与深度:成都历史上的7座武侯祠
[下篇文章] 2014第五届中国马术节在成都温江金马国际马术体育公园拉开帷幕 奥运马术冠军成都捧场
[上篇文章] 四川《动感地带.群众广场舞歌曲精选》专辑首发 群众广场舞大赛启动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