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商业
机遇下的应对 商业需提升软硬实力
张琳认为,一个商业项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周围常住人群基数以及发达交通带来的巨大客流量,高铁建设开通大幅提高了沿线城市到成都的可达性,拉近了居民的主观心理距离,将加大高铁沿线城市人群的出行和消费意愿,势必带来沿线地区的大量旅游购物客群,对商业零售而言是一个利好。
机遇与挑战并存。黄志强认为,高铁经济时代,成都商业整合迫在眉睫。至少有三个方面需要成都商家共同去面对。第一,面对巨大的人流,商业配套如何完善;第二,高铁开通缩短了时空距离,商业项目在吃、住、玩方面该如何做出调整;第三,面对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消费者,商家该如何更有针对性地调整服务内容,提升软服务水平,凸显大城市的包容性。范军也表示,应对高铁经济,成都服务业应在产业、市场和环境上加快对接,针对消费特点对市场进行调整,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软件服务水平提升,大力开展产业升级和优化。
张琳则针对近年来不断涌现的城市综合体给出了建议,从设计上而言,大型城市综合体可以考虑更多地融入文化、旅游元素,打造更有特色、个性的产品形态,从而对高铁时代下越来越多的外来客户形成强有力的吸引;而在服务方面,则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配置更加全面、人性化,打造成都城市名片,提高成都的国际化形象,从而对外地客户形成更强的城市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