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托塔天王像”极为少见 成都宽窄巷子一带曾是佛教圣地
2014-12-16 20:21:09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易立向记者介绍,此次出土遗迹以编号H3和H6的两个灰坑最为重要,坑内埋藏大量石刻佛像。其中H3内发现的石刻佛像约有百余件,有单体佛、菩萨、天王像,也有背屏式组合造像,其中一件背屏式造像有南朝“梁天监十五年”发愿文题记,另有一件单体倚坐式托塔天王像在国内极为少见,这些造像均为红砂石质地,个别造像外有贴金,雕刻精美,弥足珍贵。从初步判断结果看,这批造像的时代集中在南北朝至唐之间,且多数造像属于南朝时期,从坑内伴存出土的瓷器判断,H3的埋藏时代在五代至北宋初。H6内出土了30余件石刻残件,其中罗汉头像较多,时代多属唐代。易立说:“本来只知道这片区域内有文化堆积,大量佛像的出土让我们感到很惊喜。但是现在还没有完全清理出来,具体的文物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判断。接下来我们还会进行拓方。”

记者了解到,南北朝时期佛教十分兴盛,佛教艺术发展达到第一个高峰期,与北朝造像的丰富遗存相比,南朝造像实物资料极为稀少,从文献可知,南朝当时属于佛教文化中心,对北朝佛教艺术曾产生过很大影响。目前已知的南朝造像多集中在四川地区,尤其是成都,然而现在能看到的总数也不过七八十件,且很多造像的出土缺少科学考古发掘依据。此次H3内发现了数十件南朝造像,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层位关系,为学术界进一步认识南朝造像艺术提供了新资料。

本文共2页 12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祝丹妮
点击阅读更多【考古】新闻
河南新密古城寨遗址发现夏代宫殿建筑群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马鞍山市挂牌成立
连云港市海州区发现一处面积约1475平方米唐代建筑基址
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
新津邓双宝资山出土罕见通体彩绘陶楼 文保专家用高科技拍出“尖嘴动物”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青白江首现成都平原战国时期未成年人墓葬群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宣布东汉家族墓群发现“摇钱树”
四川首次大规模发现半地穴式房址 再次印证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四川首次大规模发现半地穴式房址 再次印证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下篇文章] 四川原址返迁时房屋补偿面积不得小于原居住面积
[上篇文章] 美联航:成都明年6月6日起每天直飞旧金山波音787机型执飞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