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
教育部门负责人及权威人士解读新规
一考变两考
力促全面发展
如何解读教育部这一新规定,记者走访了一些教育部门负责人及权威人士。
“统一高考科目减为语、数、外三门,‘学业考’成绩‘导入’高考录取依据,这将分解现行统一高考承载的过多评价功能,对学生一次性的终结评价将变为过程性的多元评价,从而打破长期以来‘一考定终身’的坚冰。”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副院长黄友文说。
浙江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认为,不分文理科,提高“学业考”的“利害性”将优化对基础教育的导向,促进高中学校开全规定课程,让学生全面掌握高中应学知识,而不仅仅是学习少数几个统考科目。
“学业考”成绩作为高考重要依据,将全面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南方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说:“按照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施行的学业水平考试‘6选3’方案,同一所高校的不同专业,可以设定相关学考科目的成绩门槛作为录取基础,意味着高校要根据自身专业定位和目标来选定自己的学生,招生自主权得到提升。”
制度保障>>>
建立公示制度
杜绝弄虚作假
综合素质评价一旦被参考,大家最为担心的就是真实性和公平性。意见规定,建立公示制度,畅通举报渠道。建立检查制度,对档案材料真实性进行抽查。建立申诉与复议制度,对有争议的结果重新进行审核确认。建立诚信责任追究制度,对弄虚作假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给予严肃处理。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认为,如果我们机制和流程设计得科学,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和使用,本身就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发展。只要我们建立一套完善的监督、公示、质疑和审核机制,就可以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确保记录的真实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