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新都四改六治理 城镇更靓 环境更优 新都街道美丽开篇
2014-12-25 15:10:23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新都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元义认为,作为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过程中规划覆盖和意识形态滞后的产物,“城中村”改造必须通过外在环境的改变,推动居民意识形态的转变,再从社会治理的内部反作用于城镇化建设,从面子到里子实现同步。于是,作为新都街道首个进行全面改造的示范项目,川音小区在“面子”变美的基础上,创新探索出“一个主体、三种模式、五方参与”的新机制,即以社区运营管理公司为主体,公共需求服务、授权城市管理服务、资产经营管理三种模式相结合,政府、社区、社会化管理公司、居民和高校五方参与管理,相互监督,实现了在“建筑形态、经营业态、环境生态、社区文态”四个方面的全面提升,让川音小区的美丽蜕变深入“里子”,成为一种常态。

“以前每个店里的垃圾直接堆在门口,垃圾随处扔,现在大家都在门口放上了垃圾桶,每天我们自己都要清理好几次。”余阿姨说,小区环境变美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大家的行为习惯也变好了。

川音小区的“城中村社会管理”新模式,为新都区“城中村”改造系统工程树立了典范。而在新都街道的一个农集社区——总共安置了近4000名失地农民和4000多名外来人口的锦水苑社区,则创新探索出“八大体系、八大治理”的“系统治理”模式,成为新都街道社会治理工作的新特色、新亮点。

“我们2005年农转非来到锦水苑,当时配套什么都没有,经常发生偷盗,被称为‘万人小区’。”在锦水苑社区住了近十年的刘阿姨说,刚来这里时,每天买菜要乘坐近一个小时的公交车,非常不方便。不仅如此,锦水苑社区由于人口规模较大、人员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加上社区居民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上还没有完全融入城市生活,随处可见“脏、乱、差”现象。同时,该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物业管理和市容管理上也存在严重问题,治理难度大。

如何将这样一个混沌无序的小区变得文明有序?经过初期整改后,2012年,作为新都区年度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社区,锦水苑社区深入探索居民素质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多元投入、社区自治管理、群众互动参与、公共服务延伸等机制,构建起了党组织领导、民主化自治、管理全覆盖、活动全参与、服务全方位的系统化社区治理格局,建立了“八大体系”,实现了“八个治理”,形成了独特的“系统治理”工作法。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刘芳
点击阅读更多【四改六治理】新闻
成都市金牛区6月底前拆除所有楼顶违法招牌
成都2016年改造棚户区1.6万户“黑化”中小街道220条
金堂县不到一年时间完成70个老旧院落改造覆盖全县10个乡镇
成都高新区“四改六治理” 一场以民意为本的民生实践
成都四改六治理推进架空缆线下地 金陵横街、电信南街、倪家桥路等71条街道告别“蜘蛛网”
没有合法手续 武侯区簇桥街道龙井社区簇桥广场居然变商场
温江区加大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治理力度
新都街道四改六治理 硬件档次上去了 居民腰包鼓起了
[下篇文章] 成都《2014年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监测报告》全市总实现度均值近60%
[上篇文章] 青羊众多项目陆续竣工掀热潮 加速驶入2015转型发展“快车道”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