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社区10社的62岁老人曹庭福眼瞅着这一年来社区的改变,乐得合不拢嘴,如今家门口的村道也开始扩宽了,曹大爷指着在现场“监工”的王铭珍,竖起了大拇指。“去年7月,社区修通了通往观音寺的村道,100来天,她几乎天天在场,是个负责的好干部。”曹庭福告诉记者,如今社区的基础设施好了,村民收入也多了起来。
所谓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了让村民增强致富本领,提高文化水平,王铭珍又争取市环保局帮扶资金20万元,在社区新建了成都市第一家公益性村级环保电子阅览室。一台台崭新的电脑搬进了社区便民服务站,为村民就近查阅资料、交流技术经验提供了平台。同时,阅览室还依托便民服务站整合了社区资源,集综治网格化管理、劳动就业服务、党风廉政建设和公众信息查询等功能于一体,为群众提供便捷的基层服务。
“她为我们班子注入了新鲜血液,帮助我们带来发展的新思考。”谈及王铭珍带来的变化,社区党支部书记裴昊感慨。去年,社区成立了成都市五通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和大邑县驷马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村民土地入股的方式发展绿化苗木。目前,已有269户村民入股,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带动,产业规模已初具形态。“如今,我们分水社区正在通往现代化新村的道路上大步向前,一切都会越来越好。”面对未来,王铭珍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