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集约发展是关键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成都如何选择?
2015-01-29 11:07:34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中心城区和卫星城的“同城化”,可谓城镇新体系能否成功的关键。成都按照大城市配套标准建设公共配套,以市级公共服务设施为重点,推进市级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资源向卫星城延伸,构建逐步实现卫星城与中心城区市级公共服务一体化,这不仅能夯实城镇化硬件支撑,也必将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

为推进城市空间转型升级,2014年初,成都就启动了“三线”的划定,包括城市边界线、生态红线、工业用地边界线,对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进行宏观谋划,有机衔接。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避免城市的无序膨胀,建立起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体系;划定工业边界,保护工业生产的空间;划定生态边界,把法律法规要求保护的世界遗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纳入进来,并按照成都生态现状确定了“两山两环两网六片”的全域生态格局(“两山”:指龙泉山、龙门山;“两环”:指绕城两边绿带、第二绕城两边绿带;“两网”:指市域的水网、绿道网;“六片”:指市域内六大发展走廊)。

“城市设计,不仅要有科学家的脑,还要有人文学家的心和艺术家的眼。衡量城市成功的标准,要做基本功,而不是标志性建筑。”在新加坡有“规划之父”之称的刘太格说。

通过对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成都使各项生产生活资源更有效地协同发挥作用,促进了城市经济社会的集约、高效、可持续发展。

案例

在美国波特兰市,以“精明增长”作为城市规划的理念,通过设置城市增长边界,创建多模式的交通系统,鼓励高密度和填充式开发等,减少了土地消耗、机动车行驶和空气污染,避免了”大城市病“。至今,波特兰市人口增长50%,用地面积仅增长2%。

本文共8页 12345678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蒲薇 杨彩华 刘飞
点击阅读更多【城镇化】新闻
四川省统计局调查农民工不愿“农转非”首因 城市生活成本高
四川省统计局调查农民工不愿“农转非”首因 城市生活成本高
培育区域中心城市成都面临双重机遇 四川5市10县开展省级海绵城市试点
青白江区弥牟镇深化改革 在城镇化进程中保障民生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 全面放开成都之外城镇落户限制
集约发展是关键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成都如何选择?
2015四川省城镇化工作会议 到2020年四川省城镇化率达54%左右
四川城镇化工作会确定棚户区改造等2015年重点工作
成都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小规模 组团式 生态化
[下篇文章] 成都经济总量GDP破万亿 工业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上篇文章] 成都机场航班量突破800架次创近年单日保障航班起降架次最高记录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