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这座新桥在成都人眼中可谓“成都一号立交桥”。这里不仅成为城东的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交通工程,同时也成为周边居民津津乐道的“洋盘”地方。“大转盘下面每晚都有很多人散步,夏天到了三三两两的人坐在下面纳凉。以前转盘下面有卖凉面的、烧烤的,虽然影响环境,不过也很热闹。”居住在附近的市民周先生告诉记者。
而随着机动车的迅猛发展,这座当初很“洋盘”的转盘却让开车人越来越烦。“在接近府青路立交时,进城车会遭遇第一个堵点:走桥上和走桥下道路的车辆会减缓车速;上桥后,由于环线交通四面通车,在一环路东西两端、府青路南北两端,行驶的车辆会分别遭遇驶入桥面和驶出桥面的车辆,左右转的车辆和直行车辆挤在一起,四个方向、八个交织点都很容易擦剐。而无论选择哪个出口下桥,又会和桥下道路出来的车抢道。短短100多米的桥面,很容易遭遇多个堵点。”出租车师傅徐师傅这样给记者分析。
方案
转盘立交“头上”
加座跨线桥
为了让一环路府青路口的交通有所缓解,曾有不少人建议拆掉转盘立交,修建一座全互通立交。经过有关部门的慎重研究,最后还是选择了“留桥升级”的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