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记者注意到,在一些团购网站上,这家餐厅的促销信息依然还在。不过,拨打其所留的座机号码则无人接听。同时,也有网友在该餐厅页面留言抱怨:“还说去吃饭呢,结果都关门了。”
多位市民曾遭遇预付卡“陷阱”
市民林女士告诉记者,去年,她在九里堤南路一家洗脚连锁店办了一张会员卡,当时充值8000元,只消费了一两次,这家店就“消失”了,彼时林女士的卡里还剩六七千元。林女士说,自己找到这家连锁企业的成都公司,但对方称,关门的这家店是一家加盟店,“加盟之后,就不归我们管了。有消费问题可以去工商局投诉。”
市民王先生的经历也很类似。去年年初,王先生在人民中路某健身会所办理了一张年卡,花费3000元。但刚过了半年,王先生发现,“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家健身房就搬走所有健身器材,关门了”。在试图退款的时候,王先生才发现,自己除了一张健身卡,什么凭据都没有,“那些消费小票都扔了。”
市民李小姐去年在东门大桥某美发店办理了一张预付卡,“当时说预存500送200,店内消费都可以”。但后来实际使用时,李小姐发现店家突然多出了很多规定,“商家说卡里的钱只能用来支付理发师的工时费,染烫的药水钱需要单独付现”。这种解释让李小姐完全无法接受:“当时不是说好任意消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