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清末成都东大街一线 百年前的金融一条街
2015-03-21 22:03:24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50家当铺与两大荒市

清末你站在成都街头,会看见这样的特殊商家:粉白的外墙和影壁上,有个触目惊心的楷书“当”字,大到几乎占了整整一面墙。当铺,其实就是一种“抵押贷款”形式。

当铺两扇大门包着铁皮,钉满铁钉,阴森可怖。店堂横门,是一溜青砖砌的高柜台,只有仰着脸、踮着脚、举着双手才能交货接钱。短招牌、铁门槛、高柜台,是成都当铺三大特色。黑黝黝的四壁上贴着一些红纸条,写着“失票无中保不能取赎”“虫咬各听天命”……小的当店还写有“本店屋小棉被暂行不当”“神袍戏衣一概不当”之类。

当铺中重要角色称“坐柜”,又名“朝奉”。坐柜一边看物,一边长声悠悠地高唱,柜台后面写当票的伙计,必须眼耳手皆灵,听清坐柜唱的名称、数量、金额,写在当票上,当铺对所当物品的估价,一般仅为该物品价值的二三成。押期一般3月到1年,到期不赎为“死当”,抵押品归当铺,任其处理牟利。

1909年官方普查户口时统计:成都大当铺有32家,小当铺18家。

随当铺而生的是“荒市”,最初专门代销当铺“死当”,后又收购旧货、旧衣,逐步由地摊发展成为商店。清末成都有两大荒市,一在忠烈祠西街白家祠内,二在南门纯化街。忠烈祠“荒市”延续至今。

私人挑箩筐游走街巷收购旧货的,称收荒匠。1910年统计有900人,颁发有规则(执照),不准收买贼赃。这职业流传至今,由挑箩筐吆喝:“有破铜烂铁拿来卖!有旧衣服旧铺盖拿来卖!”演变为骑三轮车、电瓶车,用录音小喇叭播放:“收旧电视、旧电脑、旧家具啊!”

本文共6页 123456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郑光路
点击阅读更多【东大街】新闻
清末成都东大街一线 百年前的金融一条街
成都东大街将布局50栋甲级写字楼 锦江区国际化社区环绕
[下篇文章] 四川省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成都市代表团昨成立
[上篇文章] 2015年成都第六届自行车车迷节在崇州白塔湖开幕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