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就是‘植物大熊猫’!” 刚走进山林十分钟,保护区的巡护人员就指着一棵躯干沿着石壁生长、枝桠向外垂下的树木,告诉记者这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虽然说是“植物大熊猫”,不过在龙门山上,这种树木可一点不少,在保护区内,更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一路上,记者见到了不少珍稀的植物。那些平日只能在画册里见到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植物,在这里都能实实在在地摸到树干和枝叶。珙桐、水青树、连香树目不暇接。还有无数叫不上名的花花草草在这里繁衍生长,不加人工修饰的植物,更显出别致的姿态。
沿途一边走,一边静下心来倾听鸟儿的声音。“听,这是柳莺。”“这是鹟。”听着声音,成都观鸟会会长沈尤向记者介绍,正是因为成都自然资源丰富、保护得力,才能让森林里奏起这样的华彩乐章。路过一处水流湍急的河沟,沈尤顺着鸟叫声,眼尖地发现一只黑褐色的小鸟,灵巧可人。“你看,那是河乌。这种鸟在水质不好的地方是无法生活的,可谓是一种标志性的物种。在成都这种鸟儿还不少,可以看出成都的水体质量还是不错的。”看着飞快掠过河面的鸟儿,记者为如此丰富且优质的生态资源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