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快看!这里就有熊猫粪便!”在巡护人员的指引下,记者亲眼看到了熊猫粪便。巡护人员告诉记者,粪便对于监测熊猫的生存状况,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粪便不仅能反映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健康状况和活动范围,还能让专家从中提取大熊猫基因,记录单只大熊猫的行动轨迹。”巡护人员一边说,一边将熊猫粪便的位置和情况记录在册。他还告诉记者,其实这次也很幸运,熊猫的踪迹很少在海拔这么低的地方出现,这次能见到熊猫粪便,也是意外之喜。
由于此行记者没有带上足够的装备,在巡护人员的要求下,记者没有更深入走进保护区,但此行能有这样的经历,也算不虚此行。而巡护人员则前往更深的山林,在艰难且危险的环境中认真巡护,不仅要对所发现野生动物痕迹做好记录,还要拆除猎套、捣毁猎棚,对所发现的有关危害野生动物的行为及时处理,对非法入区旅游人员及时劝退,为野生动物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据了解,保护区每年要巡护100次以上,参加人员共计500余人次,巡护里程累计在500公里以上。
虽然此行没有幸运地亲眼看见珍稀野生动物,但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鞍子河保护区加大红外监测系统建设,布设了多个红外相机,拍摄到大熊猫、雪豹、金丝猴、黑熊、苏门羚、水鹿、岩羊、红腹角雉、牛羚等大量珍稀野生动物野外生态照片,进一步丰富了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影视资料库,生动体现了成都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大力保护自然资源、打下坚实生态本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