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140多方言的语音数据库,保存在语音实验室电脑里。等四川整个方言体系调查完了后,将用这个数据库写书出版,成为纸质的和光盘。
在采录的同时,课题组也制作了四川方言地图,目前,地图已经接近完成。
“很多人只是把我们的工作作为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其实方言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做这个工作是很有意义的。”周及徐说。
方言危机
这些年,周及徐也感到了紧迫。如果现在不记录,再过二十年,讲纯正四川方言的老人都去世了,地道的成都话都找不到了。
讲四川方言的人多,但未来也不容乐观
实际上,关于四川方言语音的调查,历史上有过两次。
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1945年前后。当时大批语言学大腕随着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搬来四川,在宜宾李庄驻扎。他们就在四川做了第一次这个调查,但是当时调查有局限,学生来代表家乡发音,学生出来后,发音有很多偏差,而且当时没有录音。上世纪80年代,台湾把它整理出版了,大概1000多页。
第二次调查是在大跃进时期。1956年组织的全国方言调查,是由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学院,还有西南师范大学联合调查的,1960年做了总结,发表在四川大学一个学报上。出的书只有大概100页的样子。此后,就没有再做过大规模的方言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