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这么一打呀,别的咱不夸……”上周五晚,随着“说书人”骆学林的金钱板开打,崇州市桤泉镇余花龙门子半亩塘文化院坝里传出了阵阵欢声笑语。
在崇州市,这份快乐不仅仅存在于桤泉镇。记者昨日获悉,崇州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积极整合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基层文化阵地管理和服务模式的改革创新,分乡镇、村组及聚居点等三个层级建设文化院坝,文化院坝牵手农家乐,根据当地乡风民俗和群众需要,开展群众乐于参与的公共文化活动,让地方文化特色得到彰显的同时,为农家乐凝聚了人气添了活力。
凸显地方特色
文化院坝开进农家乐
崇州市道明镇是享誉川西的竹编之乡,文化院坝建设能否围绕竹编做文章?崇州市文化局副局长石奕带着记者走进了位于白塔湖景区旁边一家小有名气的农家乐里,“看了就明白了。”
记者在这家名为竹艺苑的农家乐里看到,除了固定的电影放映设备、图书、电脑、乒乓球桌等文体设施外,崇州市省级非遗传承人赵思进主持的“竹编传习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