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崇州市桤泉镇余花龙门子半亩塘文化院坝牵手农家乐 聚人气添活力增收入
2015-11-04 20:45:32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蓉城百态 

“湖边的农家乐不少,最终选中了竹艺苑,还是看中了赵思进省级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站没有的资源。”石奕告诉记者,文化院坝建成后,崇州当地艺人赵思进积极发挥一技之长,专门将家中办农家乐的几个房间都开辟出来当作“竹编传习所”,并联合丁志云、丁春梅等当地的竹编传承人、艺人,在文化院坝里办起了每月一期的竹编主题文化活动,传授竹编技艺,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这样的文化院坝,让道明竹编等具有崇州特色的文化得到了彰显。”石奕如是说。

竹编比赛、竹编经验交流会、竹编技艺活态展示……每月一个形式,除了当地居民,还有不少游客前来参加,文化院坝的人气也越来越旺。不仅如此,经过每月固定的培训课程,道明镇已有近20位妇女在文化院坝学会了竹编,并以此就业。

文化院坝和农家乐结合是崇州探索聚居点文化院坝建设的一次有益尝试,开辟了文化院坝建设新形式,使公共文化服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阵地服务。从各方结果来看,这无疑是一种多赢的模式。一方面,依托农家乐开展文化活动,弘扬了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发扬了竹编技艺,减轻了政府建设和宣传文化院坝的投入;另一方面,为农家乐带来人气,有利于农家乐经营发展。此外,村民在此学到了手艺,实现了就业增收。

本文共3页 123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张扬 赵荣昌
点击阅读更多【文化院坝】新闻
品茶香看表演 成都锦江区老旧消夜场变身“文化院坝”
崇州市桤泉镇余花龙门子半亩塘文化院坝牵手农家乐 聚人气添活力增收入
[下篇文章] 成都70路、343路公交车改道 临时增设胜利桥街站
[上篇文章] 树立主角意识对标上海经验 勇于先行先试深化成都改革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