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不仅仅是市二医院与基层卫生机构建立了联系。新都、金堂等人民医院分别与川大华西医院,新津、温江、崇州等人民医院分别与省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华西医院举办尚锦南府医院、光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四川省医院举办东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市三医院托管蒲江县人民医院、都江堰市人民医院、阿坝州林业医院;市五医院牵头组建包括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院在内的49家医疗机构的成都西部医疗联合体,辐射成温邛经济走廊6个区(市)县近400万人……
据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刘志刚介绍,成都市通过以大医院托管小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组建医疗联盟和建立专科类医疗联盟四种模式开展或紧密或松散型医联体建设,推动着优质资源下沉和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与服务能力提升,使优质医疗资源逐步向二、三圈层区(市)县延伸,卫生资源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基层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设施设备条件得到改善,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深化全科医生服务模式
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得好病
作为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宽巷子团队队长的罗茜,从曾经的只负责诊疗,到现在需要主动上门、主动联系、主动跟踪的公共卫生服务,从不适应到现如今与社区居民们成为朋友、亲人,她的经历代表着许许多多全科医生们的成长历程。而正是有了这些素质过硬的全科医生,实现了居民所有的健康问题都首先由全科医生来解决,病情严重的患者,则通过全科医生的转诊,被送往上一级的医疗机构。通过推广“基层首诊”“转诊确认”制度,缓解了因医疗资源过度集中而导致的群众看病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