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按照李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分别前往这两个社区,结果发现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两者相隔的距离却十分遥远。互助社区在位于金周路北侧的一条小道上,而互助路社区位于一环路北三段123号,两者都在金牛区,前者属于金泉街道,后者属于荷花池街道。记者在金周路附近采访时,不少市民都说只知道这里的互助社区,却不知道互助路社区,相对而言,互助路的居民也不熟悉金周路的互助社区。
据记者了解,其实在成都以“互助”为名的社区还不止这两个,在新都三河街道也有一个互助社区,位于三河大道附近,而位于都江堰市蒲阳镇的互助街,还有一个互助社区,它们的名字也是完全一样的。
市民声音:
社区名称也要便民 规范表述避免跑冤枉路
其实,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李先生告诉记者,光他知道的名称接近的社区就有不少,“比如五福桥社区和五福街社区,一个在双桂路的辖区,一个在西御河的辖区,它们名字非常接近,但完全是两个地方。”
他说,在成都这样的大城市,名字雷同或一致的街道社区很多,它们有的相隔距离非常远,一个字的区别,却可能是几十公里的差距,“别说是外地人,就算是老成都,都不一定能分得清楚!”此外,他说现在社区的服务功能非常多,像准生证之类的证件材料,都得到社区去办理,“对于市民而言,要想办事顺利,首先得找对地方,如果办事地点都搞错了,其结果只可能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