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400-633-4033
四川省统计局调查农民工不愿“农转非”首因 城市生活成本高
2015-12-27 12:43:54  |  新闻中心 都市生活成都生活 

“从经济层面看,农民工不愿‘农转非’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作出的理性选择。转为城市户口以后,在城市就业所得到的工资收入减去购房、安家、生活等成本,是农民工的净收入。要不要放弃农村的各种权益,就要看净收入对他们有没有吸引力。”胡俊波说。

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有关专家表示,城镇化的短板主要体现在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高,许多进城农民工没能享受到相应的公共服务,没有相应的市民权利。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农民真正关心的是“农转非”能够带来什么,增强农民“农转非”的意愿关键要算清账。城市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变农民主要依靠家庭保障的传统方式;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将农民工纳入各类保障房体系中,提升城市对农民的吸引力,让新市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真正在城市“安家落户”。

“当下,农民工群体也产生了分化,老一代农民工乡土情结重,他们更愿意返乡。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重要的是健全农村产权制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保证他们在农村也能过得幸福。年轻一代的农民工,对城市的归属感更加强烈,他们是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力量,对于他们应该完善城市的保障制度,让想留的年轻人能留得下。”李国祥说。

本文共5页 12345
来源 人民日报  |   作者 王明峰
点击阅读更多【城镇化】新闻
四川省统计局调查农民工不愿“农转非”首因 城市生活成本高
四川省统计局调查农民工不愿“农转非”首因 城市生活成本高
培育区域中心城市成都面临双重机遇 四川5市10县开展省级海绵城市试点
青白江区弥牟镇深化改革 在城镇化进程中保障民生
《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解读 全面放开成都之外城镇落户限制
集约发展是关键 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成都如何选择?
2015四川省城镇化工作会议 到2020年四川省城镇化率达54%左右
四川城镇化工作会确定棚户区改造等2015年重点工作
成都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小规模 组团式 生态化
[下篇文章] 四川省图书馆解答读者六问:小朋友没有身份证怎么借书?
[上篇文章] 四川省图书馆新馆昨开馆 开馆第一天有不少市民前来阅读接待读者超1.3万人次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