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老成都记忆 耀华餐厅:春熙路的洋盘记忆(下)
2016-01-16 21:12:26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耀华”的生意虽然越做越好,但它的鼻子还是被别人牵着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西菜和热饮咖啡、可可都离不开甜面包和咸面包(土司),光喝水,光吃西菜,是不能充饥的。而这些每天必需的面包、西点,“耀华”却不能生产,只有到“冠生园”去整批购买回来供应。俗话说“同行生嫉妒”,“冠生园”看见“耀华”生意做得风车斗转,就故意“卡拿”它,一会儿说供应自己都不够,不批发了;一会儿又说原材料不足,产量大幅下滑……弄得“耀华”捉襟见肘,生意大受影响,把一个擅长人情世故的赵志成,逼得额头上汗珠子“涔涔”直冒。

不甘心受人摆布的他,决定自己生产面包、西点,免得受人“拿捏”。但“耀华”既没有烤制面包的技术能力,又无烤炉等一摊子设备,赵氏就派人到重庆把“老大升面包坊”的当家厨师郑顺林请到成都来,商量合作生产面包事务。两人晤谈良久,皆大欢喜。赵氏给郑氏在成都包租了一座小院,让其和家人安心住下,生意方面则“产销合作,利润平分”。即郑氏负责生产,赵氏包销包售。生产上的一切设备、机器以及工人的工资开销,均由郑氏自己包干解决,赵氏只负责原材料供应。面包做好后,按照“冠生园”的批发价,全部卖给“耀华”,除去原材料、人工开支等成本费用外,所获利润,双方平分。如此,“耀华”也不再受人挟制,仰人鼻息了。当然,成品必须严格验收,不合格的由郑氏自行处理,好在郑氏手艺出类拔萃,加之工作又十分认真负责,故很少有次品出现。不仅如此,他还研制出新产品如奶油蛋糕、夹心蛋糕等,尤其是风靡一时的“喜庆大花蛋糕”,连“冠生园”都不能生产,望而却步,成为“耀华”之一绝。据一位当年在耀华餐厅做西点的厨师回忆——“我们做的标花蛋糕,就是现在喊的生日蛋糕,当时俏得很哟,全部要预订。我记得有一天,我们一共做了上千个标花蛋糕,桌子上已经完全放不下,只好摆地上,铺了满满一层。”

1950年以前,华西协和大学的洋教授和驻扎在新津的美国空军飞虎队的飞行员,每逢圣诞节和其他喜庆日子,必到“耀华”餐厅定制喜庆蛋糕,有的还带回国去馈赠亲朋好友,从而使“耀华”不仅名耀中华,而且扬威海外。

赵郑的成功合作,使得赵氏信心大增,他继续套用“产销合作,利润平分”这一经验,八方笼络技术奇才,不断开发出高档名牌产品,尝试多种经营。比如,“耀华”餐厅下属的精制白糖作坊生产的方块白糖、奶油球糖、奶油花生、娃娃头雪糕……传统中式糕点作坊生产的红白芙蓉酥、海参酥、凤尾酥……都成了轰动成都的畅销货,赢得了众多粉丝,在糖果糕点业中独树一帜,崭露头角,是川西主要的生产厂家,产品供不应求。“耀华”餐厅也变成了一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中西合璧式的厂店联合企业了。

本文共1页 1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李豫川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文化】新闻
《果果画成都》11岁成都女娃迷上画家乡
《华尔街日报》:中国成都正借助文化的力量崛起
成都的哥自创的士图书馆博物馆 展现成都出租交通史
成都的哥自创的士图书馆博物馆 展现成都出租交通史
章一飞:成都 诗歌之城,音乐之都
成都城市文化再发现系列讲座肖平给市民讲述成都移民文化
老成都记忆 因炉火而来的温暖冬天
老成都记忆 耀华餐厅:春熙路的洋盘记忆(下)
文翁化蜀:再造文化都江堰 西汉文翁首创官学奠定蜀地人文的精气神
[下篇文章]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锦江区等中心城区怎么做?
[上篇文章] 四川省教育考试院:严禁高校以保送生招生形式违规录取未经考核的考生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