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生活
老成都记忆 因炉火而来的温暖冬天
2016-01-16 21:19:23  |  新闻中心 蜀风艺文文化成都 

成都从前的冬天比现在冷,仿佛每一个冬天都过得很漫长,除非屋里有一个烤火炉。却说我家有个生铁铸就、非常沉重、式样就像爆米花炉子的烤火炉。烤火一般用熟焦炭,而熟焦炭每年只在最冷的季节,父母的单位给每个职工分三十来斤。分炭的日子让人兴奋,这意味着寒假要来、春节快到。少年的我特别喜欢生炉子,除了取暖,主要是为了烤红苕烤馒头吃,学校放寒假后,家里生炉子这活儿我全包了。不知为什么,成都人把生炉子叫“搭”炉子,我搭炉子有办法,根本不会弄得烟熏火燎。首先,最好不要在有大雾的早晨生烤火炉,因为有雾的天就有可能在雾散后出太阳,那时面对通红的炉火会令人沮丧,也是一种浪费。

生炉子,最好选择天气极冷、空中刮着寒风甚至天上飘着雨夹雪的早晨,我先是艰难地把那爆米花式样的炉子一步三挪地搬下楼,妹妹帮着我把木柴劈成细细的小条、熟焦炭锤成均匀的小块。点火后先放细柴后放二炭,“二炭”者,上一次炉膛内没有完全燃烧的熟焦炭煤核,它很容易被引燃。二炭燃旺后用火钩把炉膛内掏个适度的空间,这时再架放熟焦炭,还要用一会废暖水瓶壳做的抽火筒,等熟焦炭吐出蓝色的火苗时,我慢慢地把炉子搬上楼。有邻居小朋友羡慕地问我:“你搭炉子咋这么快呢?”我颇为老练地瞪他一眼:“记到起,老年人说的,人要心忠,火要心空!”

守在温暖的火炉边,我们姐妹手里各拿着一本喜欢的书,等着炉筒边的一圈花生烤熟;炉子下面的红薯要烤得慢些,但同时放进去的馒头快黄了,焦香的味道已经透出来,那种等待的感觉是世界上最惬意的享受,如果这时还能有两个橘子可润喉,就更幸福了。

姐妹俩吃完烤好的馒头红薯,端一锅冷水烧着,烧开后装进暖水瓶。这时撒点散碎的熟焦炭渣在火面上压火,不能让它燃得太快,最后烧一锅水准备中午父母回来时煮面吃。烧水的同时把小饭桌挪到火炉边取暖,开始做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我们那时冬天的日子,就这样一年年地在火炉边度过。逼窄的房间,清寒的家,因为有了一个烤火炉而变得温暖并留得住人。而夜晚全家人围炉烤火,母亲一边做针线一边给我们讲她从前乡下的事、父亲则在这时给我们讲聊斋故事或民间传说,屋内笑语融融温暖如春。那些因炉火而来的温暖记忆,发生在龙江路21号。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冬天不再生炉子?参加工作后没有时间,单位上也不再发熟焦炭了,而是给职工们发“烤火费”。后来市面上有了各种电暖器,烤火炉已经完全退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我忘不了少年时代因火炉而获得的温暖,忘不了全家人围炉而坐的亲情,更忘不了“火要心空,人要心忠”这句话。

本文共1页 1
来源 成都日报  |   作者 莲子
点击阅读更多【成都文化】新闻
《果果画成都》11岁成都女娃迷上画家乡
《华尔街日报》:中国成都正借助文化的力量崛起
成都的哥自创的士图书馆博物馆 展现成都出租交通史
成都的哥自创的士图书馆博物馆 展现成都出租交通史
章一飞:成都 诗歌之城,音乐之都
成都城市文化再发现系列讲座肖平给市民讲述成都移民文化
老成都记忆 因炉火而来的温暖冬天
老成都记忆 耀华餐厅:春熙路的洋盘记忆(下)
文翁化蜀:再造文化都江堰 西汉文翁首创官学奠定蜀地人文的精气神
[下篇文章] 成都日报:成都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时与势都有利
[上篇文章] 成都加快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锦江区等中心城区怎么做?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广告联系 | 加盟合作 | 联系我们
欧咯®旗下网站 成都热线
Copyright © 2006-2021 CDRX.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欧咯®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