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取过一只海碗,放点盐和葱花,注意,没有味精。他从汤锅里舀出一大勺热乎乎的牛肉汤注入碗中,葱花的香味立刻被热汤激活了,混合着牛汤回旋在空气中。端起喝两口,牛汤的鲜美刹那间流遍全身,仿佛五脏六腑都舒展开来,无比熨帖,尤其是在大雪纷飞的冬天。那个年代的黄牛肉品质极好,牛汤鲜美无敌。米粉是熟的,用一只大漏勺盛着,放入另一口开水锅里烫热后入碗,最后,舅舅拿起一坨卤牛肉,切下大大的薄薄的几片,一片一片盖在米粉上,直到把米粉盖得全都看不见了,才笑嘻嘻地端给我。而我总是很贪心地在心里祈祷:舅舅,再盖一片嘛,再盖一片嘛。
那一大海碗,米粉就足有2两,对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分量很惊人,但我每次总是连汤连粉带肉,吃光喝光,滴水不留。吃完了嘴一抹就到街上疯玩去了,外婆自然会来结账。一碗牛肉粉两毛钱,可谓物美价廉。那时米粉调料很简单,却尽显牛肉和大米的天然醇香,堪称完美。佐料越简单,对原材料的新鲜程度和手艺的要求就越高,绿色生态的食品,怎么做都是好吃的。
6岁后离开老家,40年再不曾回去吃过牛肉粉。我无比兴奋地坐在春熙路的小店里,努力调动记忆,从嘴里冒出一堆自认为是湘西北的老家话,开店的小两口拼命忍住愕然却又想笑的表情,告诉我一句也没听懂。我们一起大笑。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来一碗牛肉米粉吧,老乡。
根据度娘介绍,津市牛肉粉居然名气很大,和长沙臭豆腐共为湖南两大特色风味小吃,鲜美可口,闻名三湘。现在遍布全国各地,已有超过5000家店。如是,不枉我打小痴情。虽尝遍各地美食,却是人生从来如初见,终生独爱牛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