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下面甬道两边,是“闹年锣鼓”队伍比赛之处,有几十伙队伍。闹年锣鼓是古人“击鼓驱疫疠”的遗风,奏响春节的高潮。
还有市民去青羊宫拜李老君、摸青铜羊、逛二仙庵,大人小孩皆大欢喜。
初二后,爷爷忙着到至亲好友处拜年,开始走人户了。正月初五是牛日,又是送穷日。爷爷—大早就把两双旧鞋子扔在椒子街上,让讨口子拾去穿,他觉得自己送了穷又做了好事。之后又到后院河边捡了个漂亮的鹅卵石充元宝藏家中,讨个—年好兆头。
初五是新嫁娘回娘家的好日子。我爷爷出嫁几个月的大女凤姑回来了,一家人又忙乱一番。
正月初七叫人日,成都人这天要去游杜甫草堂,此风相沿久远。正月初九又叫上九,相传这天是玉皇大帝诞辰,要耍狮子、舞龙灯为玉皇祝寿。爷爷走东家串西家,累极了,正像《成都年景竹枝词》所说:“茶点才过又酒盘,接连摆饭吃三餐。腌鸡腊肉已嚼遍,都说连日胃不安!”
忙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观花灯、烧龙灯、舞狮子、猜灯谜、吃元宵(汤圆)……最热闹的是东大街、科甲巷等处,每晚火树银花、热闹非凡。
十多天的“年”匆匆过完,但成都人恋恋不舍,还要“过厚脸皮年”。正月十六这天,要爬上城墙游百病,其实就是登高踏春。大狂欢在料峭春寒中落幕,留给成都人的,是对下一年的企盼。